最近看了英孚教育发布的2019版《英语熟练度指标》,其中提到“英语听力能力分布较分散,而阅读理解能力则大多集中在较低水平。”
英孚教育虽然是一个教育机构,但这个指标还是对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,它给我们的教材编写部门提出了一个新课题:课改中越来越倾向于口语和听力,是否考虑了教育的公平和覆盖度?要知道除了一线城市能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,其它大部分地区在繁重的课业挤压下,孩子们能否真正把口语和听力的练习落到实处?会不会顾此失彼?这个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。
从九十年代的“哑巴英语”一路走来的那一代人,英语听说能力曾经备受质疑。
然而,就本站站长的亲身经历来说,比发音更重要的,是阅读和理解能力,这也是我写下这篇文字的原因。在对外教学和国际语言学习群中,经历过哑巴英语语言环境的站长,从来没听老外说我发音不够纯正,反而是我发现他们的发音有时候随意得令人发指,到了不得不让我这个“老外”提出疑问的程度。
其实所谓的哑巴英语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:如果不出国,或者没有应用英语的具体环境和需求,一辈子都在跟中国人打交道,你去跟谁飙英语?如果出国了,有了环境和需求,哑巴英语很快就会有声有色起来。
当然,如果是搞基础教育的,还是有必要纠正一下自己的土味口音,起码不会带歪孩子们,更可以时不时飙给校长听听。
国内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,注定了走不了“听说读写”的母语语言学习路径, 而且,注重阅读,与听说能力的培养并不冲突。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,听力再弱的中国孩子们,在基于阅读为核心的听力学习中,一般30个课程就能对英美口音有感性认识(即能分辨出英式口音和美式口音),如果有的孩子们能够扎实练习听力和朗读,他的口音逐步走向纯正是完全可以的。一个有趣的现象是:如果“只听不说”,即保持每天听几分钟纯正的英语听力材料,但很少开口“说”的情况下,土味口音也会得到明显改善。这个现象叫做潜移默化,关键在于坚持。
为什么我说的是“逐步走向纯正”而不是达到纯正? 非母语国家的语言学习者,在最极端的情况下,口音只能无限接近目标语言而无法达到纯正的目标(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央视国际频道外语主持的发音)。 这里就是英语学习中的第一个大坑:
练就一口纯正的美式或英式口音。
坑级指数:五星级。
除非从出生开始生活在全英语语言环境或者半英语语言环境中,或者是涉外家庭(经常满世界飞),又或者是工作在全英语环境中,那么指望能够练出一口纯正的英美口音,这辈子基本无望了。
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,从出生就生活中烟火气十足的汉语言环境中, 在0岁开始就决定了你的口音模型。 成千上万的汉语方言尚且跨越不了,练就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都有一定难度,想达到100%纯正欧美英语口音的程度,只是个美好的想象而已。
出坑指导: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英语只是一门语言,语言只是一个工具,和我们切菜用的刀、做饭用的锅一样,没什么稀奇的。
而学一门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。只要不影响交流,口音在未来的工作、生活、学习中,并不是提升自我、体现实力的决定性因素。除非你从事英语教育行业,否则要记住:你的上司、老师、对象、朋友、邻居并不会因为你能操一口标准的伦敦口音而高看你一眼,或者给你升职加薪提干。更何况你在学习班里跟着学的外教,他很有可能来自伦敦郊区十八里外的屯子。
相反,上司给刚入职的你发一份文件,需要完成某项任务。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太差劲,费了老大劲还看不明白。这时候用一口流利完美的纽约郊区某屯子的口音给上司说sorry,你猜后果会如何?
根据我的经验,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学习者,走一条“读(阅读)–听–写”的路线,会更加合适,你可能会问,听说读写中的“说”跑哪儿了?“说”的技能练习贯穿始终。在非英语语言环境下,读得多了才能写,会写才能“说”。因教学需要,当我的英语阅读量达到30+万字的时候,我的哑巴英语已经能够听懂voa的慢速英语了;而当我每天都坚持听两个不同速度的外刊英语听力材料,坚持半年后,逐渐能听懂美剧了。以上体验结果是在每天都进行练习的情况下得出来的。
结论:求学阶段以阅读、听力为主,开口“说”的能力是建立在读和听的基础之上的,是一个需要一定环境、水到渠成的结果。基础教育阶段没必要专门练习所谓“纯正的口音”,有那功夫,不如练练音标更实惠。
(完)
英语音标qq群:7976241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