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有了很多空闲时间,今天总结一下我记单词的方法。
时间要穿越回二十多年前,那年小学毕业后的暑假里,我开始学英语,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萌蠢阶段。
为什么称之为萌蠢呢?当时的英语启蒙老师很厉害,当天布置的英语单词,只要第二天背不出来的,一律抄写一百遍,同时用教鞭打手心一下。
是真打,啪的一下,疼到心里。
到今天,我的英文书写要比汉字漂亮得多,我很怀疑是当年罚抄的意外收获。
所谓的办法总比困难多,一起学习的小伙伴们就研究出了一个高效的方法:标注汉语拼音。
这个方法估计很多人用过,在英语单词下面写一个发音接近的汉字。比如
sister,我们会注上:SEI思特耳。
其余的单词以此类推。
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。sister的si,在汉语里并没有特别切合的汉字,所以我们注成了自造的拼音。所以萌蠢归萌蠢,我们还是很“讲究”的。
由于时间久远,我曾经努力回忆过,当时究竟学没学音标?好像是没学过。
那就奇怪了。为什么我印象上初中后,我已经可以翻词典查单词的发音了。
这件事情有些诡异。时隔二十多年后,我特意咨询过我的英语启蒙老师。
原来在当年教我们的启蒙单词都是一些简单词,单音节那种,像 cat,bag, run等等。
然后再遇到一些双音节单词,老师会让我们用这些单音节单词来“组装”双音节单词的发音。
比如,还是那个sister
老师会让我们先用big这个单词,来和sis进行对应。就像搭积木一样。
通过这个方法,基本掌握了音标中元音的发音。当然短板还是很明显的,有几个元音的发音,我是到了高中才纠正过来。
这个时期的记单词方法,是在散装音标的基础上,靠大量重复死记硬背来完成的,到正式上初中,词汇量大概有一千多个了(自然拼读+视觉词+初中基础单词)
这也得益于当年课后作业不多,电子设备匮乏,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,拆分单词就成了我们的一个游戏。如果放在现在,那可能是另外一个状况了。
说个题外话。当年的娱乐活动匮乏到啥程度?举个例子。每天放学后有大量的时间去玩,等玩到没意思的时候,就把老师的中国日报英文版拿走去“玩”。你没看错,一个不到一千词汇量的准初中生,开始看英文报纸了。
能看懂吗?肯定看不懂,看懂那就见鬼了。当然我有我的方法,我发现很多句子我看不明白,但是我认识里面的动词和少数的名词,然后就可以去发挥想象力猜句子意思了。这也是这个站点的语感练习课件的理论基础:拆句子,找动作。
今天就聊到这里,下一期我们聊聊初中阶段我背单词的三个武器。